2008年3月20日星期四

《從死裏復活之處》



經文:約12:1-11; CCC; Easter_3/23/2008; Rev. Paul Wang

Introduce 引言

Where are you from? I am a American.

原來你從那裡來,決定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拉撒路從那裡來的呢?是《從死裏復活之處》來的,所以,他是一個信基督耶穌的人。不但如此,這種信耶穌的生命,是會影響周圍的人:「因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約12:11)」

為什麼從死裏復活之處來的人,就一定會信了耶穌(約12:11)呢?我們看第一點:

Because Jesus came to the place 因為耶穌在那裡V.1

耶穌在伯大尼。伯大尼是個什麼地方呢?伯大尼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六里路(約11:18)。伯大尼不單單是離耶路撒冷近,在歷史上曾經發生三件大事:一是施浸約翰曾在那裡為主作見證,說替祂解鞋帶也不配(約 11:18)。二是在西門家裏醫治大痲瘋病人西門(太 26:6),及抹大拉的馬利亞用香膏來膏耶穌(約 12:3)。三是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約11:43)。

所以我們可以說:伯大尼絕對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地方。但這個偉大的伯大尼,因為耶穌的到來,產生出了超越歷史的信心意義。我們看約12:1 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之處。

逾越節是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前經歷神大能的大事。因為在這一天,死神越過了所有神的子民,擊殺了埃及的長子,彰顯神的大能與保守。從這一天起,逾越節就成為一年中以色列人最大的節日。

請留意上帝的動作:我們所相信的宇宙的主宰,三位一體真神中的第二位:聖子耶穌基督,在一個最偉大的節日逾越節的時刻,來到一個寂寂無名卻又是偉大的伯大尼。祂來的目的是要叫人因祂的到來而信了耶穌(約12:11) 。聽起來好像好簡單,但事實我們都曉得,信心之路絕對不簡單。不但是主耶穌親自來到伯大尼這個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之處(約12:1)。而且祂還帶著祂的門徒。門徒也來到了伯大尼。我們看第二點:

Because the disciples was there 因為門徒在那裡 V.2-8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需要門徒在那裏?有主在不就好了嗎?耶穌基督到伯大尼振臂一呼:快來相信我!否則就死路一條!這豈不更加奏效?如果今天耶穌基督來到達拉斯的天空上,用震耳欲聾的聲音大叫一聲,可能個個都被迫信主了。我相信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了。但這樣的信心是假的、是被迫的、是缺少自由意志的。

神從死裏復活之處所呼召的信徒,是帶著信心的門徒。你是這樣的門徒嗎?可能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門徒。對不對?不要緊,聖經為我們準備了幾面鏡子來照出我們心中的光明與黑暗。約12:2 有人在那裏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

為耶穌預備筵席的人是默默無聞的人,聖經連他們的名字也沒有提。他們就好比是我們教會每個主日崇拜默默服事的人,我們當中有人準備午餐,有人清潔場地,有人洗碗,有人整理外面的花草。我們在教會的單張或口頭都極少提到他們。但聖經是用馬大來代表他們這些許多屬靈的無名英雄。大家有沒有留意復活的拉撒路,他在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呢?聖經說,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這是一個同在的恩典。不要小看這句話,拉撒路可是坐在與耶穌一同坐席的人當中。我們坐在哪兒,是個立場問題。詩篇第一篇第一節說,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其實都是好像拉撒路那樣,被主的十字架大愛從死裏復活之處所拯救出來的人,在當今這個空虛悖逆、邪惡敗壞的世道中,你要坐在什麼座位上呢?特別是今天的年輕人,時代的飛快改變,許多好的傳統已經變得形同虛設,對長輩的尊重已經似乎要蕩然無存。甚至在學校裏的同性戀、婚前性關係、吸毒等已經司空見慣。也許你若不與他們同流合污,就沒有朋友了。是不是這樣呢?請千萬要記住,我們是屬主的人,是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當中。

這種同在的恩典不是靜態的,不是單單坐在那裡閒懶不結果子的。乃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12:1),好像「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裏就滿了膏的香氣(約12:3)」。

如果說拉撒路的復活是彰顯神使人在肉身上的復活,那麼,這位抹大拉的馬利亞則是在靈裏衝破了七道鬼門關的靈裏的復活。她是知恩報恩的人,所以用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為什麼抹耶穌基督的腳?因她對主有一顆極為敬畏的心。為什麼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呢?因為她不但是奉獻金錢,更加奉獻最寶貴的生命。姊妹們可能比較容易明白這個道理,因為頭髮對於女人來說,意味著是美麗的象徵。如今,連頭髮都可以用來當抹布了,還有什麼不能奉獻的呢?所以聖經特別記載了馬利亞的奉獻,是屋裏就滿了膏的香氣。你呢?想想看,窮極我們一生,有幾次獻祭是像馬利亞那樣,我們在神面前所獻的活祭在你所在的屋裏就滿了膏的香氣?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之處,是首先向這位馬利亞顯現的。

為什麼?因為馬利亞有耶穌基督的天國價值觀!而不像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說:「這香膏為甚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約12:4 -5) 。賙濟窮人是神的心意,也是美好的品格。但有件事比顯明我們自己美好的德行來得更加重要的,就是做在主身上,像馬利亞一樣。這一點是我們今日華人教會所要面對的嚴峻考驗。

放眼世界來看,有什麼是做在主身上、做在主心上的事?你知道嗎?我們考慮問題的角度是自己的便利、容易、好處等為基礎,還是以主耶穌基督的大使命為原則?當今世界有兩個十三億,是等待著從死裏復活之處出來的!你知道是那兩個嗎?一個是中國的十三億人口;另一個則是十三億回教徒。這也是之所以我們教會這五年來從跨越太平洋開始,走入骨肉之親,向台灣海峽兩岸的同胞傳福音。今年我們將第一次走入回教國家,開始向吉爾吉斯坦的人民傳福音。

我親愛的與主同心的弟兄姊妹,難道你不覺得靈裏面被主的靈所振奮嗎?我們小小的教會,卻為主跨越洋海,成就大事!難道我們奉獻了點金錢、費了點腳力、有了點兒功勞就可以誇口了嗎?就可以來攔阻神的大使命了嗎?

儆醒吧!親愛的弟兄姊妹,可千萬要小心別陷入「猶大陷阱」中,打著聽起來很屬靈的旗號,來攔阻主的大使命。其實這種人的心不難識別,聖經甚至直接指出:「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約12:6」

耶穌對他是不是個賊好像並不那麼感興趣,乃是專注在祂的十字架道路及與此有關的人身上。祂說:「耶穌說:「由她吧,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約12:7) 」。對猶大也沒有過於嚴厲的指責,乃是輕輕的重申一下祂的大使命價值觀:「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約12:8) 」。為什麼不馬上處理猶大呢?我們看第三點:

Because the enemy was there; 因為敵人在那裡 V.9-10

耶穌基督要將人從死裏復活之處帶上信心之路,一定會引起敵人的不滿。怎麼知道誰是敵基督的呢?就是與復活的方向相反,甚至就連拉撒路也要殺了(約12:10)。我似乎聽到神在對我們說話:「(申30:15)看哪、我今日將生與福、死與禍、陳明在你面前。」使拉撒路復活的是耶穌基督,祭司長等人卻是要通向死亡之路。除了祭司長,還有許多猶太人知道耶穌在那裏,就來了;不但是為耶穌的緣故,也是要看他從死裏所復活的拉撒路(約12:9)。留意到了嗎?原來在信心的道路上有許多人是來看熱鬧的!你呢?是來看熱鬧的嗎?還是來信耶穌的?其實,可能你不知道的是,沒有人能攔阻神復活的道。

Concluding結語:

感謝主!耶穌基督來到從死裏復活之處,讓伯大尼成為福音大能的出口,有施浸約翰的見證,拉撒路從死裏復活,使大痲瘋病得醫治,賜給抹大拉的馬利亞委身服事的機會,猶大的假意,猶太人的觀望,祭司長的妒嫉起殺機等,都改變不了,也攔阻不了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 (約12:11)。

這就是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之處所帶來的意義:就是叫人因此而信了耶穌。

我們一同禱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