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3日星期四

The People ate and were satisfied_by Cerina

“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

3/16/08

經文:可(8:1-9)

引言 (Introduction)

在座當中有多少人參加了上星期的 “30小時為飢饑禁食”?那是個連著三餐的禁食,我個人只試過連三天中餐禁食。禁食當中你覺得最難的是在什麼時候?為什麼是在該吃飯的時段?當你的頭腦告訴自己不可以吃,但越不能吃就越想吃。但在overcome自己吃的意願後,就比較容易了。從今天的經文,我願意和大家分享三點:們看到。


一、我餓了-人的需要 (v.2 They have nothing to eat)

這些人己經跟隨耶穌三天,沒有吃的了,他們一定非常餓。饑餓感是神創造人時,給人在需要上的一個本能感應。如果一個人開始不吃東西了,我們知道他一定是病了,不正常了。你們養過寵物吧?前陣子JoAnne養的小魚太老死了,從前你去餵它,它會跳起來搶食物,但在最後一星期,放的食物都不吃了。

神給我們這個饑餓本能不只是在食物的需要上,你知道在食物以外人最大的需要是什麼嗎?是「愛和被愛」。讓我們從兩個不同角度來看這個需要:

A. 從孩子的角度

作者Lisa Rice在訪探了數百個teenagers後,向做父母的呼喻 「你們在供應孩子物質需要上,做的極好,但在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和安全感上,卻失敗了。」十六歲的Jenn說:「我好像乘坐一個向上的電梯,不管你要不要,電梯一直向上升,我很興奮但又感到驚險和迷惑,我不時的想知道父母的想法,但同時又想自己獨行,自己經歷。」

一項研究報告,發現Teenagers自殺、憂鬱症和厭食症,多來自在不知如何處埋內外而來的壓力,表面上有從學校、功課、popularity和家庭來的壓力,但內心中最在乎的則是別人是否真 “understand you”。 學校中你想朋友們接納你,但可惜的是他們給你殘酷和冷默的言詞。按survey做子女的最想從父母那得到的有三 (1)爸媽願意花時間知道我的想法和世界(2)爸媽錯的時候願意對我認錯(3)當我做錯時,爸媽願意仍接納和愛我。

B. 從父母的角度

當孩子進入teenager,此時父母己進入中年,他們一樣在接受各種壓力,他們在的體力、外表和能力開始走下坡,他們和teenagers相反,正坐在一輛向下的電梯裡,他們的心情是無奈、驚險但也同樣困惑。他們同樣強烈的感到需要被接納,他們想從子女那得到(1)尊重他們的權威(2)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3)明白父母對他們的愛。

二、耶穌知道並滿足人的需要 (Jesus knows my need and satisfy my hunger)

經過30小時famine,使你看到了有一群人每天在饑餓中,使你知道 “thank Lord for the daily bread”不只是一個禱告詞,使你體會饑餓中的人的需要,對他們你有了憐憫。耶穌在曠野被試探時,曾經歷過40天沒吃的,他深知那群人三天沒有吃的,是什麼樣的感覺,所以他憐憫他們。然而耶穌不只知道我們在身體上的需要,衪更知道我們心靈的需要。

下星期五就是耶穌受難日,在座有多少人看過電影 “Passion”?我們常會覺得自己很可憐,同學奚落我、父母不了解我,一點挫折就受不了,但我們任何一個人所受的都無法和耶穌比,祂沒有佳形美榮,不是出生在富裕的家庭,被親人拒絕,被朋友出賣,遭人辱罵、唾棄、凌辱、鞭打、污告…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掛在上面給衆人看,疼痛流血至死。當我們在傷心難過,感覺不到愛和被愛時,你想他會不明白我們的感受嗎?

耶穌不只知道我們身體上和心靈上的需要,祂更是那唯一能使我們滿足的神。“The people ate and were satisfied.”(v.8)你是否想過,這四千人有沒有人會想「我可不要在這裡餓死,我要自己找解決的辦法」,於是就往回家的路走,結果餓死在路上了呢?耶穌說「太11:28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約10:10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這四千人不只吃飽,還有餘。你是否在想「我現在才十幾歲,我的來來會如何?爸媽如果早走了我怎麼辦?我將來要做什麼?對未來有太多來知,我承受不了,耶穌真能幫我嗎?」

三、神的應許 (The assurance)

我要告訴你們我自己的見証,耶穌基督如何改變我的生命。和你們大多數人一樣,我從小母親就帶我去教會,父母為家庭生計忙碌,只為了在物質生活上供給孩子們最好的,那是他們所知道表達愛的方法。我兄弟姊妹五個,我排行老三,父母在供應生活所需之外,那談什麼知道我內心世界,母親沒有受過很高的教育,就是課業上的幫助也有限,十幾歲的我常感到孤單,沒有人愛我,沒有人了解我,而我出色的姊姊和弟弟更常取笑我的成績和瘦弱的外表。我非常不喜歡我自己,常想為什麼上帝要我活在這世上。感謝上帝,祂應許我永遠愛我,不離開我。每當我孤單難過時,祂總讓我知道祂愛我,在教會中,我從弟兄姊妹那得到祂的愛。對母親,一直到上大學我離開家,我才明白母親對我的愛,後來我也勇於告訴她,我愛她,並為我自私背逆求她原諒。我的父親是不多話的人,他更不懂如何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他晚年為病痛所苦,最後一次我回去小住,他拿出他放在櫃中的舊用品送給我,我怎麼會缺乏呢?但那是他惟一懂得表達愛的方式。

結語 (Conclusion)

我們的父母都不是完全人,神賜給我們不完全的父母,要我們知道人都有需要都有軟弱,並惟有我們的天上的父是完全的,衪愛我們,衪知道我們需要愛和被愛,衪憐憫我們自己不能幫助自己。約6:35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你願意得着著生命的糧嗎?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