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雅1:22-27;
CCC; 10/21/2007; Rev. Paul Wang
引言
今天這堂道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也可能以前曾經聽過這堂道,甚至在信耶穌以前就認為身教重於言教。雅各在講完苦難與喜樂之後,發現弟兄姊妹的屬靈生命需要有神話語的根基。於是,雅各回頭面對這些聽他講了許多年道的會眾,提出一個人生最大的挑戰,也是最大的福氣,就是我今天講道的題目:《行道得福》。從兩方面來講,先看第一點:
從聽道到行道
什麼是道?其實就是神的話。當然也指耶穌基督,因為整本聖經都是指著耶穌基督說的,可以說,耶穌基督就是神活出來的話語。
什麼是聽道呢?聖經說,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10:17)。我們每週主日回到教會裏來聽講道,就是聽道。當然不只是這樣。我們還可以每天靈修、禱告、讀經、及主日學、回神學院上課等。耶穌基督為了強調聽道的重要,在祂講完撒種的比喻之後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可4:9)。
為什麼耶穌要如此重視耳朵與聽道的關係呢?因為祂知道,到了末世,人們會越來越不愛聽神的道,只願意聽人自己的道。這是末世的其中一個最大的特徵。這也是今天越來越少人願意奉獻作牧師的原因之一。好像以賽亞先知一樣:我們所傳的、〔或作所傳與我們的〕有誰信呢(賽53:1)?以賽亞最後竟然是被瑪拿西王攔腰鋸斷,不得好死。耶穌基督自己也是被羅馬人釘死在十字架上。不但如此,保羅說: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提後4:3)。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今天是來聽道的嗎?還是來聽演講的?如果是來聽道的,就會越聽越有味道!雖然王牧師的口才不怎麼樣,但神自己的話語就會發出亮光,照亮人內心的黑暗。
如果是來聽演講的,我們就會因為王牧師的口才還不錯而聽。聽了多久了?從2002年七月到現在,估計有兩百多堂道了,也該厭煩了。
當然,作為牧師,應該努力學習,除了盡量不講重複的道,也不講沉悶的道。這連續在一間教會超過五年的牧會,對我來說是第一次。兩百多堂道,不重複,還真是一個挑戰!讓我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我每週四準備講章的時候,就好比是聽神先跟我講道。你們主日聽,是半小時、四十分鐘左右,最多可能有過一小時。但我通常是要聽一天。每次我都有新的領受、新的學習。
好!現在你們說,聽道重不重要呢?當然重要!但雅各卻說有一件事是比單單聽道更重要的,我們看雅各書1:22,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
雅各所面對的時代是一個以有知識為誇口的諾斯底主義為代表的時代。諾派人物面對聖經的時候,同樣是照單全收,將聖經當作是其中的一種知識來收集,並以此來誇耀。雅各看出問題的嚴重性,指出這樣是不行的!為什麼呢?23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24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各書1:23-24) 。雅各釋經的方法與保羅不同,比較像他哥哥。因為耶穌基督是最擅長用比喻的了。在雅各的比喻中,這面鏡子就是主的道。如果是這樣,在這個比喻裏有三種情況是值得我們儆醒的:
第一種情況,是一個人一生從來都不照鏡子,從來不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如同乞丐一般。這是指一個人一生都沒有聽過主的道,活在無知的污穢中。
第二種情況是照鏡子,但照了就忘。什麼意思呢?就是聽道卻不行道!一年聽了52堂道,但問問自己:有多少是因為聽了主的道而生命發生改變的呢?這有點像是人們常常說的「星期天信徒」。平日生命沒有任何改變,但主日卻仍然聽道,且百聽不厭。這種人的危機是:有一天,忽然發現:怎麼我信主多年了,怎麼仍是依然故我?等到發現身邊當年一同信主的屬靈同伴已經跑了很遠了,自己還在「原地踏步」!
第三種情況,是拿著鏡子不照自己,專照別人。為什麼?因為他以為自己是「糾察隊長」,好像神真的給了他一個糾察別人的呼召!這種人活著也是很可憐的,因為他已經失去了自我反省、被神光照的生命。有一點像是被德州白蟻蛀過的樑木:看起來頂天立地,就是碰不得!為什麼?一碰就垮!
怎麼辦呢?25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 、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看來這唯一的出路就是行道了。行道這件事,說難很難,說簡單也不難。就是以聖經為標準,行事為人,並且是時常如此行。請留意,是要詳細察看神的話語,因為主的道是使人得自由的。可見說的容易,做的難!我們來看雅各是如何教導我們行道的:
如何行道呢?
26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27在 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其實雅各就說了三個字:言、行、心。就是我們每天對人說的是什麼,做的是什麼,所懷的又是怎樣的意念?
言、行、心三樣東西最難斷定的是心。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雅各給了我們兩條鑑察我們內心的標準:
一是看我們是否勒住自己的舌頭。如果我們勒不住自己的舌頭,常常是出口傷人、口不擇言、甚至是口無恩言。那麼,雅各就說我們的虔誠是虛的,好像是那根被白蟻蛀過的頂樑柱一般。
二是看我們所行的,是否不沾染世俗。雅各特別提出,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是因為兩千年前的耶路撒冷,貧窮與患難是非常普遍的事情。雅各認為,一個行道之人,面對眼前的貧苦之人而無動於衷,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也是你我今天所面對的現實。神賜聰明智慧,讓我們可以讀書,得到好工作,有好的收入,難道不是為了現今照顧貧苦人的機會嗎?這種仁愛的事情,沒有律法禁止!但請留意:雅各提醒我們:行仁愛時要求神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奇怪!行仁愛還有沾染世俗之說嗎?當然有,否則雅各也不會說要我們持守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
大家想想看,當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比較容易懷著怎樣的心態?
一是驕傲,
二是誇耀,
三是搶奪神的榮耀。驕傲是在裏面的,沒有人知道。但往往控制不住,總要去告訴別人,並且努力地讓自己左手知道自己右手做的事情,這樣,就變成了誇耀。當人一誇耀時,就已經是在搶奪神的榮耀了。
親愛的的弟兄姊妹,今天講道我只講了兩點:從聽道到行道、及如何行道。不知道神藉著今天這面鏡子讓你看到了什麼呢?如果我們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你願意得這福嗎?
幾條建議:
聽道作筆記,今天至少記下一句神感動你的話;
聽道要行道,找出本週至少一條可行之道;
勒住舌頭,不出狂言,不說誆語,反倒是常常口出恩言;
行善莫張揚,不叫左手知右手之所行;
將聽道、信道、行道、及傳道連成一體來思想,成為自己生命的特徵;
找一位屬靈同伴,分享今天聽道後的得著,及準備行的道,並相約本週至少通一次電話,分享行道的經驗。
今晚臨睡前向神作一禱告,為今天所聽到的道而感謝主!並求神賜下本週行道之力量。
我們一同禱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