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7日星期日

《看見復活的主》

約20:1~17; 4/8/07, CCC, Rev. Wang

引言

今天是復活節主日,理當講耶穌的復活。我們今天會從一個罪人的角度來看一個復活的主,會有什麼樣的經歷與不同。

在我今天講章中的主人公,是一個被世人所唾棄的曾經被七個鬼附的女人,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抹大拉的馬利亞。為什麼叫這麼個名字呢?馬利亞就好了嘛,為什麼還要加上一個抹大拉呢?顯然是因為當時不止一個人叫馬利亞。有幾位呢?有六位:一是主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即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二是馬大的妹妹伯大尼的馬利亞、三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四是革羅罷的馬利亞、五是稱呼馬可的約翰的母親馬利亞、六是多多勞苦的馬利亞。

我們今天所說的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位怎樣的馬利亞呢?也有六條:第一,她經歷了耶穌從她身上曾趕出七個鬼;第二,主釘十字架時站在旁邊;第三,主釘死當天,看主安放的地方,對著主耶穌的墳墓坐著;第四,安息日後買香料膏主的身體,第五,七日的頭一日來看主耶穌的墳墓;第六,主在復活裡首先向她顯現。

就是一位這樣的姊妹,我們今天要從她生命中的三個看見來學習怎樣《看見復活的主》。我們先來看第一點:

看見石頭

v.1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
請問她為什麼要去墳墓?她一路走過來的時候在想什麼?她期望看見什麼?她希望得到、或者付出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樣呢?我們可以嘗試想想這位姊妹的內心:她可能是一位感情很豐富的姊妹,也是一位非常懂得知恩圖報的姊妹。也許此時她想起耶穌曾為她趕走七個鬼,想起她曾用香膏膏主;也許她想到耶穌的屍體還有些地方處理不當,或者因為前一天是安息日,不方便將屍身完全處理妥當,所以今天一大早,天還沒有亮的時候,一晚沒合眼的抹大拉的馬利亞急忙來到墳墓這裡,要來服事一位被石頭堵在洞裏的主。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耶穌對於抹大拉的馬利亞來說,是她的主,卻不是那位無所不能的主。至少現在祂被堵在墳墓裏,需要我來向看守的羅馬兵丁求情,來為祂做些事情。這不是我們的屬靈光景呢?在我們的信心範圍裏,耶穌並不一定是那位無所不能的主。可能禱告歸禱告,做事歸做事!我們的信仰與生活是完全或部分被割裂開來的。

抹大拉的馬利亞就是如此,當她對主的關心與祈求,甚至是愛心遠超過她對主的信心時,她所能看見的,就只能是墳前的石頭了。這也是我們今天信心的寫照,對不對?一方面,我們人來到了教會,也藉著禱告來到神面前,但是,內心的深處卻容讓各種大石頭來攔阻我們信心的眼睛。當然我們也和馬利亞一樣,只能看見石頭了。明明她是來服事主的,卻忘記她的任務是要越過石頭,進到墳墓裏來。要進入墳墓,就要先看見墳墓。我們看第二點:

看見墳墓

約翰福音的文筆是簡單明瞭、結構松散的。約翰為了增強耶穌基督的復活見證,在馬利亞見主面的這段經文裏,從v.2-10穿插了三位門徒也看見的見證。但我今天的重點是在抹大拉的馬利亞身上,所以我們跳到第11節:「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裏看」。

她在看什麼?她在期望著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期望從墳墓裏看見什麼呢?馬利亞的反應是什麼呢?她在哭,她是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裏看。我想這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正常人的反應,對不對?誰家裏死了人不哭呢?

為什麼她邊哭還邊低著頭呢?我想也許馬利亞是在思想,也在回想主耶穌在過去對她和門徒所說的話。她似乎隱隱約約記得好像耶穌基督會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所以,她想用自己的肉眼來看看到底有沒有死人復活的事情。

她看見什麼了呢?她用半信半疑看墳墓的眼光能看見什麼呢?「12就見兩個天使、穿著白衣、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著、一個在頭、一個在腳。」天使是神創造的作為,代表著神蹟。馬利亞的心態完全是我們今天人們的心態。一方面,馬利亞盼望見到有神蹟發生;另一方面,卻並沒有用信心準備好接受這神蹟。她在好奇耶穌身體失蹤了的同時,她在為耶穌的屍體而悲哀。更加悲哀的是:神蹟就在眼前,身穿白衣的天使就坐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甚至還對她說話,但她的哭聲仍未止息,「13天使對他說、婦人、你為甚麼哭。他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那裏。」

你聽到什麼了嗎?親愛的弟兄姊妹,你從馬利亞的口中聽到「尋求」兩個字了嗎?我們是否可以在此刻聽到馬利亞軟弱的禱告呢?「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29:13)」耶穌基督也曾說過:「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太7:7)」當馬利亞發出那怕是一絲微弱的尋求禱告時,整件事情就開始有了轉機。我們看第三點:
看見耶穌

「14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裏、卻不知道是耶穌。」這種視而不見的經驗可能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經歷的。對嗎?有的時候,我們向神求一樣東西,或是一樣印證,可能神早就已經給了我們了,但我們還是會像馬利亞一樣視而不見,對不對?

隨處隨在地傳福音是不是神早就給我們的命令呢?教會存在的目的就是去擴展神的國度是不是神早就是神不變的旨意呢?事實上,這也是我們自己常常在禱告中掛在嘴邊的話,但當神賜下的機會來到的時候,我們卻沒有真正地準備好。可能我們會回頭去問:這機會是你耶穌基督的旨意嗎?

耶穌基督並沒有責怪馬利亞的遲鈍,反倒是安慰、引領、愛護。祂對馬利亞說:「15耶穌問他說、婦人、為甚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裏、我便去取他。」馬利亞對耶穌基督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已死的主的層面上。你呢?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你所服事的主是一位怎樣的主呢?是一位復活的主嗎?
馬利亞是如何跨越這條生死鴻溝的呢?「16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當耶穌基督來呼召我們名字的時候,我們那沉睡的心靈就被喚醒。也只有神來呼召我們,我們才會認出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主。所以,「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林前12:3)。」

但請留意馬利亞稱呼耶穌為拉波尼,就是老師的意思。什麼意思呢?馬利亞到現在仍是帶著許多老我來認識耶穌,她只是認出耶穌的人性的一面,還沒有真正認識耶穌的神性。所以耶穌基督繼續帶領她來到神面前:「17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裏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 神、也是你們的 神。」


結語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心中的石頭是什麼呢?你是否仍然專注在墳墓裏的事情呢?你看見復活的主了嗎?

我們一同禱告……

没有评论: